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183句)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1
1、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3、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5、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6、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7、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8、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9、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暄《读书录·卷三》
10、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
11、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12、学生朗读背诵
13、一枝动则万叶不宁,一心散则万虑皆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4、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15、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16、天时不可失,人心不可违。——康有为《政论集·上粤督李鸿章书》
17、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8、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19、讨论诗句意思
2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1、生平概述
2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23、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4、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2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6、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7、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2
1、指导朗读全诗
2、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3、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4、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6、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
7、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8、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侧怛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9、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
10、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11、劝人生,济困扶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12、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宋·张载
13、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4、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5、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16、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17、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18、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19、引题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民吾同胞,物为同类。——宋·张载《西铭》
22、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3、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5、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6、人心之于立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27、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3
1、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2、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4、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利》
5、教师指导朗读
6、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7、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8、天下之安而后乐——明·吕坤《呻吟语》
9、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宋·程颐
10、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
11、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明《名贤集》
12、学生朗读背诵
13、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清·金缨《格言联璧》
14、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清·梁启超《新史学·第四章》
1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孟子集注》
16、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新论下》
17、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18、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清·金缨《格言联璧》
19、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20、引入《绝句》
21、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璧》
22、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23、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24、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宋·辛弃疾《九议》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27、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4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
2、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
3、集体背诵。
4、分析动词入“情”
5、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清·金缨《格言联璧》
6、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明史·周起元传》
7、孙富而父母未有贫者也。——清·王旒
8、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9、分析数词入“趣”
10、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1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13、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14、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6、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17、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18、三代以上,君民相通,但有足民之事,更无足君之事。必百姓足而后君足,犹子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晚清文选·康有为·上皇帝书第二》
1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1、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22、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4、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5、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26、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5
1、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4、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5、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孝肃奏议集·乞不用赃吏》
6、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力阻和议片》
8、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清·金缨《格言联璧》
9、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12、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大全·文十一·庚子应诏封事》
13、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14、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拓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15、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几千百人。——宋·林逋《省心录》
16、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17、古之所谓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所同然之心。——明·海瑞《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
18、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小畜集》
19、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20、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
21、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3、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朱子语类·卷十六》
25、老师范写。
26、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垂》
27、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宋·苏轼《策别十六》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6
1、救荒事不可缓也。——《元史·列传第九十》
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3、行钞先以利民为主,其次则不累民可也。——《晚清文选·行钞之功》
4、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清·金缨《格言联璧》
5、词语连诗。
6、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清·汪辉祖《佐治药言》
7、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8、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9、讨论诗句的意思
10、分析形容词入“境”
11、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列传》
12、民,国之基也。——宋·宋祁《杂说》
13、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14、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清·金缨《格言联璧》
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6、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17、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8、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1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0、与其得罪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宋史·吴带传》
21、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22、公道明,则人心自一,公道废,则人心自二。——《宋史·辛弃疾列传》
23、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24、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笠子外篇·卷一》
25、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清《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27、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清·顾炎武《双雁》
形容民生疾苦的诗句子7
1、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武王伐纣平话》
2、夫民以国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仁也,以博爱为本。——清·康有为
3、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清·金缨《格言联璧》
4、作业:
5、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6、学生情况分析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9、教学方法分析
10、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11、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12、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13、讲解《绝句》
14、师说生读。
15、教学内容分析
16、情境背诗。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8、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宋·毛滂《玉楼春》
19、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默觚·治篇》
2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1、教师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