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汇报,信息化工作总结(精选27句)
信息化工作总结1
1、“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课题”已经在学校形成特色,成果显著,12月份国家课题组正准备到校开现场会,我们尝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甜头,学生和家长式最直接的收益群体。
2、积极做好项目对接。
3、地质、测量及水文地质信息管理要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体系;
6、构建多层次的防汛通讯系统。
四、全副圆融优质资源采购扶植。
8、优质的资源是平台利用的包管。为此,信息中心多角度开拓、全副圆融优质资源,包管平台利用。
9、
10、遴选定名两类示范校。
11、建立了佛山市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13、“修路”是基础,就是要修建信息化高速公路。
14、与集团公司职教中心联系,举办20xx年地测信息化技术培训班。
15、xx月xx日上午,园区教导局组织召开的xx线上教导中心平台试点利用会议在园区教师成长中心七楼展示厅举行,标志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园区首批试点学校为园区二中、景城学校、星汇学校、方洲小学、星洲小学,试点时长一个月;xx月xx日下午,在试点利用校总结经验的根基上,于园区星湾学校召开“线上教导中心工业园区全面启动利用暨20xx年大市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园区的交融利用工作;xx月xx日,召开XX线上教导中心区级培训会,进一步做好xx线上教导中心的全面利用工作。
16、研制构建学生成长素养图谱。
17、“造车”是关键,就是要建造我市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构建水利信息公用平台。
18、由点到面推进利用。
19、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比赛活动。
20、加大了材料的保管检查力度,进一步核查了学校所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了硬件软件一口清。
21、完成智慧教导三期平台咨询。
22、在软件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功能,做好人员培训,地质、测量及水文地质人员必须用的得心应手。
23、“送货”是重点,所谓送货是指将网络资源通过上述“修路、造车”的有利条件,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能进行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送到全市水利系统和社会相关部门,使之成为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全系统要消灭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的现象,使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效益的良性循环,使其成为佛山水利人的财富。
24、
信息化工作总结2
1、初步建成了相关专业资料数据库。包括水、雨、风情信息库、气象信息库、工情资料库、法律法规库、防汛抢险知识库、历史资料和图片库、行政管理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构成支持决策系统的基础,并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享。
2、完成两大实验室扶植。“
3、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利、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水情、雨情、风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为指挥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市三防系统虚拟局域网已连接到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禅城区等区一级水利单位,并与军分区、市直属单位、水文分局等11个主要防汛单位构成虚拟局域网。各区水利局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配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卫星云图接收、大屏幕投影及大型水雨风实时情况自动电子显示牌等,并利用防汛专用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加装水位遥测设备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各辖区各镇进行江河水位的遥测和报送,通过水情遥测软件把实时水位及时发布。其中,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光纤网络已联接各基层水利机构,目前全市49个基层水利单位中已有30个单位联接了光纤,基层水利单位的网络覆盖率达到61%。全市目前建立了近百个水位、雨量遥测站点,综合运用天眼2000防汛信息系统、热带气旋信息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等,对水、雨情、气象状况、台风路径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水位、流量、降雨量、水势及台风情况预测。所有水、雨、风等信息均可通过WEB方式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