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诸葛亮为话题的随笔
1、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
2、“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
3、啊,诸葛亮,你执着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动,对您所敬仰!
(责任编辑:副主编)4、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5、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他能一眼识破魏将司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计”。他轻轻一摇孔明扇,便有妙计横生;他默默焚香抚琴一曲,便能胜过百万精兵;他静静赏鱼半晌,便会闪现绝佳战略图,刘备三顾茅庐,不禁使刘备心悦“如鱼得水”。啧啧称赞声不绝于耳……
6、奇夺烽火台、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着是他借孙权之手杀关羽。
7、啊,诸葛亮,你才华飞扬,令人称奇!
8、受万人敬仰。可是我却不那样认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
9、啊,诸葛亮,你心系国家,坚守使命!
10、孙权周旋,为刘备开创了蜀业。死后,他又留下锦囊妙计除魏延,其智慧为后人称“奇”。
11、发明家、政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12、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13、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14、乐毅。其实他的才能比管仲、乐毅更胜一筹。
15、希特勒等。但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曾草船借箭的诸葛亮。
16、父母,更缺乏一种职责心,我应时刻提高警惕,不打无备之战。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一样的视角概括对方心理及天气、季节的状况做出不一样的战术策略,如“巧借东风”。
17、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呕心沥血的二十几年中,他报先帝之恩。本能够借“扶不起的阿斗”为名,自我完成霸业,但他为了使国家兴旺发达,他北上伐魏,谆谆教诲“阿斗”成为明君。
18、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19、“诗圣”杜甫也曾泣不成声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大丈夫独有的情怀――心系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