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早安晚安励志

关于节日的古诗你知道有哪些吗,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精选333句)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1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唐·白居易

5、《中元作》

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杜甫:月夜忆舍弟

8、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1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12、杜牧《清明》清明节

13、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1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6、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17、洪升这首诗道尽了寒食节时,思念父母亲人的真实感受。

18、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19、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0、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21、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22、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23、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24、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2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6、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27、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28、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29、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0、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31、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32、【唐】王建

33、寒食(清明前一两日)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2

1、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七夕,它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而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

2、正如张说诗中所言,“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逢至端午,又怎能不想起屈原。

3、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5、《元日》

6、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7、千门万户曈曈日,

8、东风送暖入屠苏。

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1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13、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14、宋·方岳

15、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6、唐·苏味道

1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8、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9、唐·杜牧

20、【唐】孟浩然)

21、“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2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4、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25、爆竹声中一岁除,

26、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27、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2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9、宋·陆游

30、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31、《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3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3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3、元日/王安石

4、【唐】刘禹锡

5、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唐·韩翃

8、腊八年味愈浓,然而南宋开禧二年的襄阳城或许感受不到”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热闹的节日气氛了,战乱中,不是有人馈赠腊八粥,作者哪能想起来是过节。

9、每逢佳节倍思亲

10、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11、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2、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3、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节

14、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6、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17、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18、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19、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

20、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21、王安石《元日》春节

22、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23、腊八(农历腊月初八)

24、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25、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时遥祭先祖,又何尝不会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

26、东坡居士有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世间所有亲人都能共享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27、唐·戴叔伦

28、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29、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30、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1、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晨。

32、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3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4

1、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重九正是入秋时候,草木摇落,北雁南飞,一片衰飒之气,容易唤起人的愁思。这首小令渲染了冷清的秋天氛围,寄托了悲凉的秋思,情调有些哀伤。

7、唐·来鹄

8、寒食东风御柳斜。

9、宋·李清照

10、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1、欧阳修《生查子》元宵节

12、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13、北宋·苏轼

14、刘禹锡这首诗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15、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1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8、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19、春城无处不飞花,

20、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21、路上行人欲断魂。

22、清·洪升

23、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4、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25、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6、《借八危家饷粥有感》

27、唐·高适

28、唐·张说

29、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30、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1、除日,又称”除夕“、”除夜“、”岁除“、号称”百节之首“,是看见交替、除旧迎新的时刻。

32、遥知兄弟登高处

33、《二月二日》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5

1、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2、南宋·赵万年

3、杜牧《清明》

4、中秋节多是思念与惆怅不能与亲友相聚。八月十五日夜,白居易望月感慨物是人非,颇为神伤。

5、张九龄:望月怀远

6、除夜雪/陆游

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10、北宋·秦观

11、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12、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3、日暮汉宫传蜡烛,

14、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15、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16、《十五夜望月》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8、《清明》

19、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20、牧童遥指杏花村

21、宋·王安石

2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3、清明节:

2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6、【唐】张九龄

27、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28、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9、南宋·辛弃疾

3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1、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32、《八月十五夜月》

33、早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作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四十岁左右,罢官回到家乡,对于赋闲在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对现实世界感到激愤不满,又尚未完全意冷心灰,依然渴望东山再起。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6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轻烟散入五侯家。

3、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4、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5、《清明日与友人游》

6、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孟浩然《清明即事》

7、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8、高适《除夜作》除夕

9、《鹊桥仙·七夕》

10、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11、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2、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1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因为诗人已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7、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18、《竞渡曲》唐·刘禹锡

19、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0、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21、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2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3、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24、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可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25、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26、元·卢挚

27、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8、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0、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31、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32、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33、宝马雕车香满路。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7

1、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4、“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5、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7、《除夜作》

8、除夕之夜,诗人还在旅馆中,还在外漂泊。

9、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0、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13、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1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5、唐·李商隐

16、《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7、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勤劳勇敢、祀祖敬长、和睦邻里、热爱生活……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18、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在古代九为大吉之数,二九相逢,是吉祥的象征,表达出了古代人民对健康长寿、平安喜乐的美好向往。

19、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2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21、秦观《鹊桥仙》七夕节

2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3、《寒食》

24、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25、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26、【唐】白居易

27、(宋)欧阳修

2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陆游《乙卯重五诗》

29、《岳州观竞渡》

30、《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31、《二月二日即事》

32、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3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起那相隔遥远的亲人,都会暗自神伤吧。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8

1、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2、唐·李郢

3、韩翃《寒食》寒食节

4、《青玉案·元夕》

5、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又叫“拜月节”、“团圆节”。逢此佳节,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赏月聊天,给孩子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

6、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7、唐·王维

8、诗词话春节

9、腊八,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1、《除夜宿石头驿》

12、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13、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14、古诗十九首之一

1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节

16、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17、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8、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9、众里寻他千百度,

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3、借问酒家何处有,

24、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5、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26、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1。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

2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28、遍插茱萸少一人

2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尽了少男少女之间爱情的甜蜜与美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言尽了这世间爱情的真谛。

3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1、《正月十五夜》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3、《沉醉东风·重九》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9

1、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请明日独酌》

2、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3、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4、王安石《元日》

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6、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7、《行香子·七夕》

8、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9、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10、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1、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12、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1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1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9、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20、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1、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2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3、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24、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25、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26、除日(农历年尾最后一天)

27、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秋宵月下有怀》

29、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

30、元日(正月初一)

31、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32、李清照婚后与赵明诚离居,久不见丈夫,愁绪难抒,适逢七夕佳节,她写下这首凄婉动人的词作。

33、元夕(正月十五)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10

1、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2、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3、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4、端午,五月初五,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日恶月”的观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日子。

5、(唐)韩翃

6、李白《静夜思》中秋

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苏轼《浣溪沙·端午》

8、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9、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1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边贡《午日观竞渡》

1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2、清明时节雨纷纷,

1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4、端午节:

15、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16、《中元夜》

17、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18、宋·辛弃疾

19、《望月怀远》

20、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2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2、《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2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4、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25、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7、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28、《八月十五夜玩月》

29、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30、独在异乡为异客

31、总把新桃换旧符

32、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3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及节日的来历优选11

1、中秋节:

2、(汉)佚名

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