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早安晚安励志

韦应物全集,韦应物收集好(精选36句)

韦应物收集好1

1、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2、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

3、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

4、卷291_3「钟陵雪夜酬友人」杨凌

5、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兄凭、凝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

6、唐朝诗人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7、【盛唐】政治史:唐太宗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之间。

8、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9、据《韦应物集校注》统计,韦应物诗歌共五百四十八首,其中以“夜”作为诗题以及诗歌内容涉及“夜”的作品近百首。在大量黑夜题材中,无论是感时伤事、思乡怀人还是酬唱赠答、参禅悟道都贯穿着黑夜的情愫,其笔下的意象也常常为灯、烛、床、漏等夜间特定景象,某些情思往往通过夜间的行为才能得到更为深刻的表达。本文将从情感、意象和行为层面解读韦应物诗歌的黑夜情结。

10、诗歌史:唐玄宗至唐代宗永泰年间。

11、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12、刘禹锡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们都是唐代的名留千史大诗人,刘禹锡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韦应物诗歌风格自成一派,在大历时期显得尤为特殊《滁州西涧》。白居易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3、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答李瀚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长安遇冯著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夕次盱眙县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东郊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调啸词二首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下有锦铺翠被之粲烂,博山吐香五云散。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既请列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欢荣若此何所苦,但苦白日西南驰。行路难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上客勿遽欢,听妾歌路难。旁人见环环可怜。不知中有长恨端。

14、韦应物的生活年代。韦应物永泰元年(765年)担任“洛阳丞”。永泰属于盛唐末期。那么可以得出结论,韦应物属于盛唐而不是晚唐作家。

15、韦应物(737-791年),唐代著名田园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韦应物多首诗篇。

16、卷291_1「奉酬韦滁州寄示」杨凌

17、卷291_2「梅里旅夕」杨凌

18、还有著名的白堤、苏堤。因为两人治理洪水成功。百姓为了感谢他们。纪念他们,而得名。

19、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

韦应物收集好2

1、野蝉依独树,水郭带孤楼。遥望山川路,相思万里游。

2、韦应物出生于士族家庭,年少的时候就有机会出入宫廷,后来开始在地方任职,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诗歌主要描写自然风光,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后来他的诗歌风格开始转向民生疾苦,例如《观田家》,就是描写农民春耕时的劳碌和辛苦。

3、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是描写描写田园生活和反映民间疾苦,代表作品有《滁州西涧》、《观田家》、《秋夜寄邱员外》、《简卢陟》、《寄全椒山中道士》等,他是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4、沧洲东望路,旅棹怆羁游。枫浦蝉随岸,沙汀鸥转流。

5、【晚唐】政治史:唐穆宗长庆元年至唐哀帝天祐三年。

6、代表作品

7、【中唐】政治史:天宝十五载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8、诗歌史: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

9、【初唐】政治史:唐高祖时期。

10、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1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3、韦应物是属于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而且诗歌风格,多表达隐逸,多抒写山水风景。

14、诗歌史: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哀帝天祐三年。

15、卷291_4「润州水楼」杨凌

16、韦应物的女婿是杨凌。

17、韦应物晚年隐居苏州永定寺,因为在寺中由于没有官场,繁琐事务,诗人终于可以静心修学了。“眼暗文字废,身闲道心精。即与人群远,岂谓是非婴。”(《寓居永定精舍》)是诗人对自己永定寺闲居修行的写照。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