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传说视频,二月二的传说优选好(精选17句)
二月二的传说优选好1
1、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2、玉帝知道此事后,把青龙压在了一座大山下,并且说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
3、惊蛰在立春、雨水之后,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农历二月)的起始。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
4、从此,民间留下了二月二龙登天的传说和炒大豆、爆玉米花的习俗。
5、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6、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7、至今,在我国北方民间仍广泛流传着一句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这一天也叫“春龙节”。
8、春龙节的历史悠久,1800年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了龙。他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农历二月初二,正值大地回春,春风送暖,那些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人们想象中的龙也抬头了。
9、话说武周初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10、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三没有传说
11、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主管云的龙抬头的日子。民间流传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还说:“二月二,炒大豆,龙升天,粮万斗。”为此,人们把二月二这天叫做“春龙节”。
12、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
13、与“龙”有关的是:“引龙”和“忌针”。二月二日,视为“龙抬头”,这一天,各家都要早起汲水,或以灰线引至门,或开庙门祭龙神,这就叫做“引龙”。“引龙”习俗,反映了人们渴望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忌针”,《燕京岁时记》有明确的记载:“(二月二日)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可见,也是表示对龙的尊崇。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
14、那么,二月二为何炒大豆、爆米花呢?在民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做了皇帝,惹怒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便谕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行云布雨,谕旨风婆婆三年内天天刮风不止。不久,人间苍茫大地,赤日炎炎,狂风四起,庄稼枯黄,哀鸣遍野。司管天河的龙王不忍看到人间这种凄惨景象,竟不顾玉皇大帝之命,为人间降了一场透雨。玉皇大帝闻之大怒,将龙王打下凡去,压在昆仑山下,并降旨立碑曰:“龙王降雨犯天条,应罚人间千秋罪,若要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老百姓为救龙王,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哪儿也找不到开花的金豆。怎么办呢?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炒大豆、玉米爆花代替“金豆开花”。玉皇大帝看到人间千家万户金豆开花,龙颜大开,只好传下谕旨,将龙王招回天庭,刚好这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15、)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
16、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17、果然,每年二月二,那条龙都回来看亲娘。而他的娘,也会炒上一些豆,让他吃饱回天庭。他们住的那个村,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因为龙来时,总会挟来一阵小雨,“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也成了人们相互传颂的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