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玫瑰花,泰戈尔关于玫瑰的诗英文收集(精选52句)
泰戈尔关于玫瑰的诗英文收集1
1、出处:《玫瑰》明代:陈淳
2、《玫瑰》清·秋谨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
3、名字本身有什么呢?我们叫做玫瑰的那种花,换个其它名字闻起来也一样芬芳。——法国·雨果
4、画楼初梦断,晴日照湘风。
5、邻家走儿女,错认是蔷薇。
6、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7、让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也看看它的刺。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
8、出处:《红玫瑰》宋代:杨万里
9、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李叔卿《芳树》
10、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11、理想主义者是这样的人,他们一注意到玫瑰比白菜香,就断定它能煮出更好的汤来。——美国·门肯
12、玫瑰是美的,但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3、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14、《芳树》唐·李叔卿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15、绣衫金騕褭,花髻玉珑璁。
16、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17、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清·秋谨《玫瑰》
18、叫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谍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人水沉中。——宋·杨万里《红玫瑰》
19、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
20、我宁愿桌子上有玫瑰,不愿颈上缀钻石。戈德曼
21、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
22、绣鞍新辔饰玫瑰,随驾堤边试马回。苑惠香轻沙路湿,玉蹄沾得落花来。——宋白《宫词·绣鞍新辔饰玫瑰》
23、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唐·李叔卿《芳树》
24、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安托·法勃尔·多里维
25、孩子灵魂的丰富创造,补偿了母亲灵魂的日渐贫乏。青春是玫瑰花坏,老年如荆棘王冠。——希伯莱
26、色与香同赋,江乡种亦稀。
27、译文:春天来了,我看着玫瑰树,西边的邻居就是宋家啊。门院深远比绿叶还暗,墙在眼前花可以飞过去啊。我在桃李树边走过,香气留在了弯曲的小径上。漂亮的妆饰却忧愁又到傍晚,只好看着窗外流泪。
28、名字有什么关系?把玫瑰花叫做别的名称,它还是照样芳香。——英国·莎士比亚
29、出处:唐代-白居易《春词》
30、我的朋友,你是在这荒凉的世界为我而开放的温馨的玫瑰。把我深深的忧郁藏在你这位朋友之心的深处吧!——法国·杜·伽尔
31、玫瑰》唐·唐彦谦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32、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谍通。
33、译文:玫瑰花同具香气和外形,江乡之地的栽种很少。领居家的女儿回娘家,错认为这是蔷薇。
34、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唐彦谦《玫瑰》
35、我宁愿桌子上有玫瑰,不愿颈上缀钻石。(www.lz13.cn)——戈德曼
36、要生活啊,信我的话,别等待明天,就在今天采摘生命的玫瑰吧。——龙沙
泰戈尔关于玫瑰的诗英文收集2
1、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法国·巴尔扎克
2、我们来到花坛边。花坛里的玫瑰花色彩艳丽:白的如雪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粉红的.如霞……尤其是那淡黄色的花朵,更显得典雅庄重,花瓣的边上泛有粉红色,覆着茸毛,含着透明的水珠,勃发着一派生机。
3、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
4、春来卉。堪爱独玫瑰。簪鬓放娇怜紫艳,伴糖津咽胜红蕤。枯润总香飞。——陆震《忆江南·咏玫瑰》
5、让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也看看它的刺。——印度·泰戈尔
6、哦,朋友,这就是我的肺腑之言。因为有了你,蓝天才广阔无垠;因为有了你,玫瑰才火红艳丽。——美国·爱默生
7、瞧,玫瑰们在跳舞呢!“呼呼”的风声是美妙的音乐,蓝天白云和绿树,都是美丽的布景。玫瑰姑娘们弯着腰,扭动着妖艳的身躯,底下红扑扑的小脸儿,在阳光下,相互碰撞,又好像在说悄悄话。
8、虽然人能长得玫瑰一样美丽,但她的美貌终有一天要消失。——英国·史文朋
9、原文:
10、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
11、玫瑰是美的,但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英国·莎士比亚
12、译文: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斜靠着栏杆背向鹦鹉,思忖着为什么不再回过头来?
13、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
14、译文:和月季的名字不一样,和蔷薇的外形不同。接连的枝叶一片绿色,一朵花深浅两种颜色。
15、生活中并非全是玫瑰花,还有刺人的荆棘。——俄国·冈察洛夫
16、出处:唐·李叔卿《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