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早安晚安励志

关于元宵节的美好句子,关于元宵节优选好(精选79句)

关于元宵节优选好1

1、觉中,夜幕下的点点彩光持续绽放,随即消失,只在眨眼间,那是炫丽的烟火,夺人眼球,也让人们唤呼、庆贺,节日的来临,元宵节。

2、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3、元宵节一定要吃一碗元宵,意味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4、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LanternFestival

6、孟宪明还特别介绍了“送灯”,所谓送灯就是大家用面和油做出灯台的样子,放在门口叫送灯,民间传说,正月十七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些是给老鼠准备的东西,人们就提前两天给老鼠准备好灯油和面,如果没人要,老鼠就拉走了。

7、“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8、正月十五闹元宵,看花灯

9、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10、扩展资料:

11、起源事件

12、又一轮美好圆月,又一年元宵佳节。独坐阳台上,把盏月色中。看窗外夜色朦胧,思远方朋友亲切。

13、元宵节的内容如下:

14、花开花落花满天,春日春景春风爽,福多财多好运多,风顺雨顺事事顺。

15、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16、流行地区

17、除了灯谜创作,河南灯谜人还在谜会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据统计,河南曾举办过五次全国性的大谜会,其中在2008年4月的“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灯谜大赛”期间,在郑州绿城广场举行的(万人万谜)“灯谜大观园”活动,搭建了12个省的灯谜擂台,展示全国各地特色谜作,同时集中展出黄帝故里及中原文化专题谜作一万三千多条。

18、一般韩潇姐,我们除了吃元宵以后,还有南方有龙舟比赛,我们北方有耍狮子灯绣球,还有耍红货,一些大型的文艺活动,所以说元宵节的内容特别丰富,有秧歌,有歌舞,还有耍狮子灯绣球等一系列好看的文艺节目,南方龙舟赛拔河比赛,所以说王小姐的内容特别丰富,而且多彩

19、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20、元宵节起源东汉年间,本来是礼仪节日,但是后来演变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尤其是唐宋年间,更为盛行,文风鼎盛的时代,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并开始了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习俗;而到了现代,更是鼎盛,成为了新年过后第一个热闹的节日。

21、中国传统节日

22、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3、吃汤圆,吃元宵,放放花灯,猜字谜,等等

24、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25、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元宵习俗

26、相关饮食

关于元宵节优选好2

1、遗产编号

2、多样元宵节民俗蕴含着南北方文化融合

3、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4、燃灯习俗、汉武帝祭祀说、纪念平吕说等

5、文化和旅游部

6、民间社火也是元宵节重要的民俗活动,社火是汉族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西北地区,比如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孟宪明介绍,“如果说过年期间老百姓的主要活动是一家家走亲访友,那么元宵节就是大家共同庆祝春节的结束,在古代,春节结束就得筹备春耕了,开始了一年的忙碌。社火是集体参加的节目,也是元宵节最热闹的活动。”

7、Ⅹ-71

8、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9、作为春节假期的最后一个节日,同时也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被全国各地人民普遍接受节日。由古至今,元宵节因其重要的文化内涵,不仅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也衍生出很多元宵节的民俗文化。

10、作为文化大省,地处中原的河南在“灯谜”方面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让,河南各地不但有类型多样的灯谜活动、灯谜创作,还进行了专业的灯谜研究,创办了专业的灯谜刊物,其中“安阳灯谜”还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阳市工人文化宫创建的全国首家“中华灯谜图书馆”收藏了5000多册谜语(灯谜)书刊资料。

11、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可及米kejimi1.com)

12、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13、正月十五

14、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很多民俗文化,孟宪明介绍,最突出的是扎灯笼,以前从正月十四就开始扎灯笼了,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要把自己的灯笼拿出来,“不像现在大家都是买灯笼,过去的灯笼都是自己扎的,做舅舅的还要特别给外甥送灯。”

15、民俗节日类型

16、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里来闹花灯。元宵佳节倍添喜,锣鼓喧天问候你。

17、节日活动

18、元宵节在各族人们心中,应该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院外呼声,笑声、炮声与院内的笑声连成一片。人们常说,正月十五过去,新年才算离。

19、元宵节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合家团圆,还有就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0、批准时间

21、元宵、汤圆

22、据公开资料显示,汤圆别名“浮元子”,是汉族人民传统小吃的代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食物,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期盼。

23、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24、非遗保护单位

25、谈到南北方元宵节民俗文化的差距,孟宪明说:“中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区,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虽然地处中原,但文化上属于北方区,也是典型的汉族文化区。南方客家地区的居民依然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的样貌。”所以不同地区元宵节民俗中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迁徙、变迁和融合。

26、元宵节的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又称小正月、灯节或上元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朝就有了,但是,到西汉时期的汉文帝才受到了重视。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有赏花灯、放烟花、猜灯谜和吃元宵等。

关于元宵节优选好3

1、传统民俗文化如何重塑辉煌?

2、意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3、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4、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

5、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6、在明朝时,元宵和汤圆还是没有的,只是不同地区的人民对它的叫法不同。虽然同出一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小吃在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河南省文学院一级作家、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介绍,汤圆是南方人的叫法,北方在元宵节吃的是元宵,首先是做法不同,元宵是用糯米面制作的,像滚雪球那样一层层滚出来的,而汤圆是包出来的,“还有口味的问题,北方人很少吃咸的汤圆,但南方有肉馅汤圆,”孟宪明说,“不过这些区别都是大同小异的细节,元宵节是汉族人民盛大节日的传承。”

7、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8、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9、元宵月儿圆又圆,佳节人儿喜团圆。家圆人圆事事圆,运圆福圆处处圆。

10、具体介绍一下这一天的民俗。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随着时代的发展,灯谜的内容也在悄然变革,从传统的猜人名、地名和单纯的字谜发展到猜廉政知识灯谜、针对环保推出垃圾分类知识灯谜,以及凸显中华文化传统的诗词灯谜等都深受我省群众喜爱。另外,灯谜还可以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助推器,2006年,当时为庆祝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灯谜大赛,来自全国的灯谜高手以殷墟为题材,创作了5000多条专题灯谜,并由此撰写了一批研究甲骨文与灯谜的学术论文。

12、送灯还有一层送“孩儿灯”的意思,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家,以求添丁,因为“灯”与“丁”谐音,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果女儿怀孕,除了送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13、春节、元宵节虽然是农耕文明社会典型的文化符号,但每到这些节日,从国内大江南北,到国外的华人街区,无不充满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人民群众创造的流传千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也在春节期间得到充分展示,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从这个层面上讲,春节是我国最大的内涵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如何保护,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这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全面推进和共同努力。

14、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灯汇聚街上,令人目接不暇。点燃花灯,伴随美好的愿望放入河中或是飘散在空中,祈福许下愿望能实现。

15、起源时间

16、元宵节,河南擅长“猜灯谜”

17、河南地区有哪些元宵节民俗,元宵和汤圆的区别仅仅是名字不同吗?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淡的元宵节民俗活动?2月25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民俗专家,以此得到更加权威的答案。

18、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是宁波兴起的食品,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19、打秋千也是元宵节的传统民俗,在中国北方和淮河流域一代,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人们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打秋千”是安徽歙县千年古村三阳镇的传统民俗,也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煮汤圆,吃汤圆,汤圆的样子是圆形的,意味着家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21、元宵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晚上要挂上五彩缤纷的彩灯,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供大家观赏

22、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23、别名上元节上元佳节春灯节灯节小正月元夕

24、正月十五元宵吃汤圆:你圆、我圆,人人结缘!日圆、月圆,事事皆圆!人源、福源,处处皆源!官源、财源,源源不断!心愿、情愿,愿愿称心!

25、农历日期

26、年12月3日

关于元宵节优选好4

1、上了年纪的人会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年轻人也对春节、元宵节等民俗文化的感受不深,如何传承民俗文化?孟宪明认为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恢复传统文化的形式感和仪式感,人们也会在各种民俗文化中投入到更多情感,人们情感交汇才是节日的真正意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