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应该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写收集(精选38句)
读书笔记如何写收集1
1、批注式。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做记号等等。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
2、在阅读时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你记忆,更好地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
3、第一步介绍作者、书名、大约字数,作者的简历大体介绍;
4、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5、(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6、(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7、写读书笔记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抄”,经典段落呀名言佳句呀都不要抄,因为这是最没用的做法。(如果你还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在作为作业完成那就无所谓,凑字完成是关键)你可以写感悟,可以写评论,可以去夸奖这本书哪里好,可以故意鸡蛋挑骨头去唱反调。这些要思考得到的东西才是你的。书是别人思考后得出的东西,你要从里面得到什么?能思考出什么?有什么感悟?在去判断这些得到的对错,把它们形成文字就是一篇好的读书笔记。最次最次,你可以仿写,用自己的话重写一篇,看看自己的文字表现比作者强在哪里差在哪里。阅读、思考,这过程是最关键的,包括把它形成文字的过程,至于所谓的笔记,一种手段而已。(可及米KeJimi1.Com)
8、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9、第四,总结自己的认识,感想,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10、这四种方法,既能帮助大家在阅读时积累下大量的语言素材,还能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标题:比如读**(书名)有感
12、广泛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并灵活运用是很多老师和优生的共识,但具体的阅读笔记怎么做呢?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广泛阅读到达应有的效果呢?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13、
14、〔1〕大量引述原文。
15、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16、写读后的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17、第三步重点写自己喜欢的章节,特别是重点的段落,可以摘抄原文可以作为今后应用的原始资料;
18、第四步读书心得,读书之后自己的认识、感想以及得到的启发与收获。
19、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求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0、(l)理解原文抓要领。
21、〔4〕感受认识太肤浅。
22、摘录式。摘录就是把名言、谚语、佳句、事实、结论或某一节某一段,经过选择,准确地逐字逐句地抄录下来。摘录是积累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关键是摘抄以后经常看看,读读,在自己的文章里多使用才能熟能生巧。
23、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肤浅杂乱。联系实际常常是做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结尾写一些空洞的表态的话。这些都是应当注意克服的缺点。
24、第三部分写书籍对自己的影响。
25、(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26、在网上搜索书籍名称,了解书籍大概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27、〔2〕脱离原文空写“感”。
28、克服常犯的毛病
29、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读书笔记如何写收集2
1、第二步介绍整本书,可参照目录、序言、简介等内容;
2、读书笔记的标准格式,首先,标明时间,书目,篇目。
3、第三,把自己对内容的观点,材料的看法做简要的说明。
4、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然后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5、了解过后即可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读后感。
6、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7、第二,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写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8、〔3〕内容杂乱无中心。
9、(2)突出重点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