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类题目选择,关于古诗的题目(精选99句)
关于古诗的题目1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送别——(唐)王维
3、杂诗——(唐)王维
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诗经郑风子衿》
6、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7、不知何处是他乡
8、白居易的原诗是“一夜乡心五处同”,因为兄弟姐妹分散在五处不同的地方。写作文时,一般情况是分隔两地,所以,可以化用为“一夜乡心两处同”。如果遇到“故乡”、“思念”等作文主题,就可以用“一夜乡心两处同”做标题。
9、需要注意的是,《历代诗话》将「起、承、转、合」机械地对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不对的,古人诗作中,起承转合的节点,要比这个复杂一些。
10、破阵子,江城子,无题等等之类都是
11、此心安处是吾乡
12、很多初学诗词的人,喜欢在自己的诗作之前标注五律、七律,以为只要八句且押韵(有些初学者甚至平仄通押)就是律诗了。殊不知,律诗的要求很多,写出一首合格的律诗并不容易。
13、题目与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14、结果黛玉认为这一首「过于穿凿」,宝钗则指出:「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
1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一夜乡心两处同
17、最后,关于章法,据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记述,其起、承、转、合之要领如下——
18、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关于古诗的题目2
1、《出塞》《从军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春宫怨》《长信秋词》
2、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写
3、值得一提的是,韩愈的「侄孙湘」,也就是韩湘,真是八仙故事中的韩湘子。这首诗,在很多以八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也常提及。
4、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5、其次,从题目上说,题目要统领全诗,全诗要紧扣题目。根据蔡义江《怀我好音——诗词体裁与唐宋名篇鉴赏》一书的整理,律诗的题目与全诗,有如下关系——
6、这个标题最早的出处,是白居易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后来,苏轼写过一首《定风波》,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7、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8、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去墨明棋妙团队,会有很多个。《倾尽天下》《兰若词》《月舞云袖》《阳关调》《千秋月别西楚将》《书成》《再逢明月照九州》……河图个人的《不见长安》《第叁拾捌年夏至》《风起天阑》《伶仃谣》《三世演义》……
12、《题都城南庄》8、《无题》
13、如果你已经写好诗了,那么这首诗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题目如果你还没写诗,写想个好点的题目,然后慢慢写
14、《诗经王风采葛》
15、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7、首联、颔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写的是「左迁」;
18、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关于古诗的题目3
1、此外,律诗还是句法、字法等诸多要求,将来有机会,再深入解读。
2、《行行重行行》
3、《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4、首先,从格律上说,律诗讲究平仄协调、合辙押韵、两两对仗。
5、所谓两两对仗,是要求律诗中必须有两联对偶。一般是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颔联可以宽对,颈联最好工对;首联、尾联可不对偶。此外,对偶因避免合掌,即上下联说的是同一个意象。
6、《诗经·周南·桃夭》
7、《山亭柳·赠歌者》
8、《诗经.关雎》6、《相思》
9、出自李白的《客中行》,原诗如下:
10、《清平调之二》、《更漏子金雀钗》
11、这个标题,化用了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原诗如下:
12、人生在世,心安之处,就是吾乡。如果能够在一个地方安稳生活,好好学习和工作,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心灵归宿地,又何必分吾乡它乡。写作文时,如果表达这层意思,就可用“不知何处是他乡”做标题。
13、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1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5、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例——
18、春怨——(唐)金昌绪
关于古诗的题目4
1、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的是「至蓝关」;
2、天野鸟儿垭绿杨丝雨雪夜有梦贤望心情诗语老梦打工1990李聿子应天长·晨思心荷逸韵
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4、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写的是诗人稍稍定神之后,看到妻儿欣喜若狂的状态;
5、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6、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8、所谓平仄协调,主要的原则是每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内平仄相对,如果做不到相对,就是「失对」;而后一联的上句,与前一联的下句,平仄相粘,如果做不到相粘,就是「失粘」。
9、《虞美人》4、《相见欢》
10、《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1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2、也就是说,题目是《月》或是《月色》,诗句在表达上是不同的。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江晚梧桐雨江城子·解柏华黄叶飞一张张纸的重量闲看亭花细雨斜篱拂入诗江枫渔火棋子杏园春·野趣——次天马孤燕定风波·四十感怀沐月荷花这个冬日,冬申江香草念奴娇·斑竹林怀古泸州无名桑间濮上童年红尘女子那些意象(诗组)
16、怨情——(唐)李白
17、举例说,让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崔颢的《黄鹤楼》诗,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切入正题,毫不啰唆。
1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关于古诗的题目5
1、春望——(唐)杜甫
2、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3、举例说,《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章,香菱第二次交上上的诗作,以《月》为题,全诗如下——
4、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的是诗人一家欢聚一堂(放歌、纵酒),筹划着回归故乡的情景。
5、野岛风的故事(诗组)
6、题目或主要题意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便写出
7、《锦瑟》10、《嫦娥》
8、池上——(唐)白居易
9、《白头吟》17、《夜雨寄北》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可以综合古诗中的,意境和意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确定短文的题目
12、所谓合辙押韵,是指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要在同一个韵部。唐代使用的是《唐韵》,将近200个韵部,但唐人写诗时,将临近的韵部合起来用,称之为「同用」。后人整理「平水韵」时,将唐人同用的韵部并成一个韵部,形成了流传至今的106个韵部的平水韵。所以,平水韵虽然是在金元之际在定型的,但实际上就是从唐代流传至今的用韵法则。
1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4、相思——(唐)王维
15、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诗人一家遐想乘着快船,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回到洛阳的情形。注意,这一联是「遐想」,并非实情。如果是纪事,那就与题目中的「闻」字不相符了。乡老李名方在其译作中,翻译这一联时,特意加上了「我仿佛」三字,可谓深会其中精妙。
16、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7、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8、春晓——(唐)孟浩然
关于古诗的题目6
1、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的是诗人自己听闻喜讯之后,喜极而泣的情形;
2、意思是:试着问一下,在岭南那边应该过得不太好吧,却回答说,挺好的,其实只要让我们心安的地方,就是家乡。写作文时,遇到“家乡”、“内心安定”、“灵魂港湾”等主题,可以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做标题。这个标题简洁、别致而有内涵,肯定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3、鹿柴——(唐)王维
4、《锦瑟》、《相思》、《鹊桥》、
5、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6、《采桑子》
7、《钗头凤·红酥手》
8、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9、《长相思》2、《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