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早安晚安励志

关于老子的名人名言大全集,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句(66句)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0、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1、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1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7、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1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9、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1、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2、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2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4、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25、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6、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2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4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7、将欲取之,必先之。

48、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49、治大国,若烹小鲜。

5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1、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5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5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5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56、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5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0、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6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6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6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相关专题: